胡叠,女,副教授,硕士研究生导师。2003年毕业于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,获硕士学位。2007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,获博士学位。现任我院戏曲文学系副教授。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戏剧专委会秘书长会长。
出版专著 2009年《上海孤岛戏剧研究》,北京文学艺术出版社出版; 2012年《王珮瑜和她的戏》,山西教育集团出版。 2015年《胡叠戏曲剧作集》,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。 2015年《观音戏曲集》(于吴新苗联合辑校),中华书局出版。
发表论文作品 2019年5月在《新剧本》第五期发表《克制的“新”与敦厚的“老”—— 台北新剧团新老戏<赵氏孤儿>》一文。 2019年1月在《戏剧》第一期发表《20世纪50年代形体动作方法在中国的 传播》一文(第二署名)。 2018年6月在《广东艺术》第六期发表《逐光而去,向死而生——《流光 歌阕》创作手记》一文。 2018年6月在《广东艺术》第六期发表昆曲剧本《流光歌阕》。 2018年6月在《戏曲艺术》第二期发表《但得巧手琢青玉,镂云裁月旧做 新——论翁偶虹对传统戏的整理改编》一文。 2018年1月在《广东艺术》第一期发表《望不尽雨后云山万点青——2017 年北京戏曲演出盘点》一文。 2017年1月在《广东艺术》第一期发表《汤莎年的喧嚣与寂寞——2016年 北京戏曲演出盘点》一文。 2016年3月在《新剧本》第三期发表《东方的热烈西方的矜持——杜丽 娘和朱丽叶人物形象趣谈》一文。 2016年3月在《剧本》第三期发表《今之侠者弹剑为歌——徐瑛的戏剧 世界》一文。 2013年12月在《戏剧》第四期发表《论1950年代大陆“戏改”对香港粤剧 的影响》一文。 2013年5月在《广东艺术》第五期上发表《对<三春审父>事件的历史反思》 一文。 2012年8月在《社会学家茶座》第三期发表《当代京剧的现代迷思》一文。 2012年6月在《戏曲艺术》第二期上发表《删繁就简三秋树——论翁偶虹 唱词艺术的发展》一文。 2011年3月在《戏剧》第一期上发表《蝴蝶的翅膀——论<说客>对历史重 新建构的方式》一文。 2009年10月在《艺海》第十期上发表《悲哀、悲悯与悲恸——论历史剧<国 难:1898>多重意境的构建》一文。 2009年9月在《戏曲艺术》第三期上发表《翁偶虹的当代意义》一文。 2009年9月在《戏剧》第三期上发表《轻盈的力量——论传统京剧里的怪 力乱神》一文。 2009年5月在《艺海》第五期上发表《论抗战舞台上两个版本的<家>》一 文。 2009年6月在《四川戏剧》第三期发表《瑜中之瑕——论川剧<金子>改编的缺憾》一文。 2008年6月在《戏剧》第二期上发表《<申报>中的上海孤岛通俗话剧演出》一文。 2008年10月在《社会学家茶座》第五期上发表《鉴赏者说——从王元化<清园谈戏录>说起》一文。 2007年12月在《中国图书评论》第十二期上发表《中国传统戏剧的今生今世》一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