颜全毅,男,戏文系教授,硕士研究生导师。1974年出生,1996、1999年分别毕业于大发888官网戏文系,获学士与硕士学位;200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,获博士学位。现任戏文系主任。中国田汉戏剧研究会理事,中国戏剧文学学会理事等。
所授课程:
《唱词与念白》,《戏曲剧本创作》,《戏曲编剧概论》等
论文著作:
主要著作:《清代京剧文学史》;《倩女幽魂——新古典戏文创作集》等
主要论文:
1、《传统、重构与实验——新世纪小剧场戏曲创作路径研究》---《艺术百家》2018年第四期。
2、《如何将生活真实转换为动人戏曲》---《中国文艺评论》2018年6月
3、《戏曲剧本创作应有三为意识》---《中国文化报》2017、7、19
4、《当下戏曲跨界创作的现状与可能》---《中国文艺评论》2017年11月
5、《现实精神与悲悯情怀》---《艺海》2014年9期
6、《现代笔法、古典情味、场上艺术——专访大发888官网戏文系教授、编剧颜全毅》---《戏曲研究》2017年总第102辑(合作)
7、《程砚秋声腔创造与悲怨美学风格》---《艺海》2017年6月号
8、《隽永静美、委婉尽情——越剧尹派小生陈丽宇印象》---《中国戏剧》2017年3月号
9、《越剧发展的市场化生态:长项与短板》---《戏曲研究》2016、5
10、《传奇、有戏、真善美》---《民族艺术》2016年第3期
11、《陈墨香京剧创作叙论》---《戏曲艺术》2015年第3期
12、《剧本荒还是剧本慌?》---《人民日报》2015年7、17
13、《创新:与观众碰撞的结果》---《人民日报》2015年1、6
14、《罗瘿公京剧创作叙论》---《戏剧》2013年第2期
15、《百年来戏文曲词创作的传承与发展》---《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》2013年第1期
16、《传统戏曲与现代小剧场的碰撞实验——<还魂三叠>创作札记》---《新世纪剧坛》2012年第3期
17、《挥手荣光,重新上路——为剧本月刊60周年作》---《剧本》月刊2012年第5期
18、《电视戏曲的责任与创新》---《当代电视》2012年第10期
19、《新戏创作与民国京剧繁荣》---《戏曲艺术》2012年第4期
20、《新世纪审美视野下的杨小青导演艺术》 ---《粉墨春秋》,中国戏剧出版社2012、9
21、《文人京剧创作与角儿演剧风格创建的合力与难题》---《戏曲艺术》2011年第3期
22、《中日殉情戏剧双壁》----《艺海》2011年第8期
23、《电视戏曲的娱乐探索与争议》----《中华艺术论丛》第10辑,2011年1月
24、《百年越剧的时尚与挑战》---《艺术评论》2010年第1期
25、《戏曲创作教育的思考》---《艺术教育》2009年第10期
26、《角度求新颖,人物求新巧》---《戏曲研究》2009年总第79辑
27、《民族戏剧理论发展百年观照》---《当代戏剧》2009年第6期
28、《京剧文学雅俗共赏特色的生成》---《戏剧》2009年第4期
29、《独特的心灵拷问》---《艺海》2009年第5期
30、《京剧老戏,被忽视的原典》---《戏剧丛刊》2009年第3期
31、《雅趣、俗趣与深趣——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戏曲古装言情剧的一种解读》
----《戏曲艺术》2008年第1期
32、《历史与人文的现实观照—20世纪九十年代的戏曲历史剧创作研究》
----《戏曲艺术》2006年第4期
33、《都市决定壮大——百年越剧发展的一个重要背景》----《东方早报》2006年5月13日
34、《清代京剧剧本选编的双璧》----《文史知识》2006年第6期(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《舞台艺术》2006年第6期全文转载)
35、《浅论电视戏曲栏目综艺化现象》-----《荧屏内外》2006年第2期(合作)
36、《展示戏曲神韵、营造电视盛会》----《中国电视》2006年第5期(合作)
37、《百年越剧的审美独到性》----《中国戏剧》2006年第9期
38、《花雅争胜时期的观剧心态变迁》----《戏文》2005年第2期
39、《清代京剧剧作〈极乐世界〉的价值》----《戏曲研究》第67辑 2005年5 月
40、《清末京剧改良文学的成果与不足》----《戏曲艺术》2005年第2期
41、《早期文人创作的京剧剧作〈错中错〉》----《文学遗产》2005年第4期
42、《新都市戏曲及消费戏曲》----《中国戏剧》2004年第5期
43、《清代京剧认识简论》----《戏曲艺术》2004年第3期
44、《当前戏曲生态的思考》----《影剧月报》2004年第2期
45、《还原与重塑——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戏曲名著改编剧目研究》----《戏曲艺术》2003年第4期
46、《转型社会的现实写真和审美意味——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戏曲现代戏创作研究》----《艺术百家》2004年第2期
47、《大文化视野下的乡土情结——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乡土文化戏研究》----《戏剧》2003年第3期
48、《浅论新都市戏曲》----《中国戏剧》2002年第10期
49、《从历史镜鉴到人文观照——当代戏曲中闯王剧的演进轨迹》----《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》2002年第3期
50、《美丽的假定》----《戏剧之家》1999年第1期
51、《静场与空白》----《戏剧之家》1998年第5期《创造力与超越精神》52、《中国戏剧》1998年第2期
53、《当代戏曲人本主义倾向一瞥》----《戏剧之家》1997年第3期
54、《歌舞演故事的现代延伸》----《戏剧之家》1997年第2期
55、《中国戏迷文化性格初探》----《戏曲艺术》1996年第4期(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《戏剧戏曲研究》1997年第1期全文转载)
科研项目:
独立承担
北京市教委面上项目《现当代京剧文学史》2005年;
百千万人才工程北京市级人选支持项目——《戏曲剧本的创新与研究》2009年;
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项目——《京剧学研究》2009年;
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《京剧男旦艺术发展史》2010年;
北京市长城学者项目《戏曲创作研究》2017年;
参与项目
国家社科重大项目《戏曲当代发展路径研究》2015年(任子课题负责人);
国家社科重大项目《戏曲创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》2016年(任子课题负责人);
国家社科项目《京剧通论》(子课题负责人)2011年;
京剧资源库建设项目(子课题负责人)2010年;
主要荣誉:
首届北京市高等教育青年教学名师(2017);
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(2009);
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北京市级人选(2008);
北京市文艺百人工程入选(2003年);